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在書壇上不遵循二王路線,而希冀自尋新途的重要人物,有齊白石、潘天壽、來楚生、張正宇、余任天、錢瘦鐵、寧斧成、陸維釗諸家。我們在此中只以既成的效果作為依據(jù)。如果只憑愿望,那么吳玉如也未始沒有異...[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在書壇上不遵循二王路線,而希冀自尋新途的重要人物,有齊白石、潘天壽、來楚生、張正宇、余任天、錢瘦鐵、寧斧成、陸維釗諸家。我們在此中只以既成的效果作為依據(jù)。如果只憑愿望,那么吳玉如也未始沒有異...[繼續(xù)閱讀]
把這一類型的書家集中到一起討論之余,我們忽然發(fā)現(xiàn)了一個內(nèi)在的共同點——不管他們或擁有真正的書法立場(如來楚生、潘天壽),或是外行之見(如張正宇);但有一點卻不約而同,他們都擅畫并以畫馳譽藝林,有的還是一代宗師。我們...[繼續(xù)閱讀]
以20世紀50年代中后期為標志,雖然還沒有全國性的書法家協(xié)會而只有兼管的美術家協(xié)會,但在建國以后的第一個書法浪潮之中,幾個主要省份相繼成立了書法篆刻研究會一類的組織,成為書法走向社會集群化的主要標志。1957年,北京中國...[繼續(xù)閱讀]
伴隨著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東、河南、天津等地書法普及教育的崛起,各文化宮、青年宮、工人俱樂部、少年宮等書法學習班如雨后春筍。一般而言,書法篆刻研究會對社會進行書法授課,應該是綽綽有余的。一般的書法普及...[繼續(xù)閱讀]
與古代中國書法提攜日本書法的發(fā)展進程稍有不同,現(xiàn)代中日書法關系史表明:中國與日本書法家之間的相互促進應該更有利于中國書法的發(fā)展。一個簡單的證據(jù),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日本戰(zhàn)敗投降以來,日本書法一直以持續(xù)穩(wěn)定的步伐...[繼續(xù)閱讀]
我們把這一部分成果分為兩種類型:第一是單純的普及知識、書法常識介紹。著述的目的在于引導初學者掌握最基礎的書法知識。第二是稍帶研究性質(zhì)的、又立足于書家創(chuàng)作角度的著述。作者的目的是在于使已掌握一定知識的學書者...[繼續(xù)閱讀]
純理論研究的名目不止是指其高度而言,事實上,未被歸在純理論研究中的如潘伯鷹、白蕉的著述,學術價值都是代表一個時代的。我們此處所舉的純理論研究,是指與學書習字關系不那么直接的一部分成果——如對古代書論的整理輯注...[繼續(xù)閱讀]
表面上看,對《蘭亭序》持懷疑態(tài)度的,是郭沫若。他的《由王謝墓志的出土論到蘭亭序的真?zhèn)巍钒l(fā)表于《文物》1965年第6期后,引起了軒然大波,導致了連續(xù)七八個回合的反復辯難,因此,學術界公認郭沫若是倡起蘭亭論辯的第一人。但對...[繼續(xù)閱讀]
以論辯本身而言,無論是郭沫若還是高二適,都會遇到一個“危險的陷井”:《蘭亭序》一向被指為王羲之所書,時下各家爭論的焦點也即圍繞著《蘭亭序》的書寫權問題而展開。但是,如果不把目光放到一個更開闊的視野中去,糾纏于事...[繼續(xù)閱讀]
盡管蘭亭論辯使我們看到了許多不足,而自1965年一年間的論辯文來看,其中也有一些無謂的文字。隨后在20世紀70年代初,直到80年代之際,關于《蘭亭序》真?zhèn)蔚臓幷撘惨恢蔽从邢?其中有許多文章程度一般,甚至誤會乃至纏雜不清。但...[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