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國很早就使用斜面,但是古籍上有關利用斜面原理之發(fā)明的記載不多,主要記載有③④:圖3.2墨家的斜面引力重車概念1.《考工記》故登阤者,倍任者也。2.《荀子·宥坐》①三尺之岸而虛車不能登也,百仞之山任負車登焉,何則?陵遲故...[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古中國很早就使用斜面,但是古籍上有關利用斜面原理之發(fā)明的記載不多,主要記載有③④:圖3.2墨家的斜面引力重車概念1.《考工記》故登阤者,倍任者也。2.《荀子·宥坐》①三尺之岸而虛車不能登也,百仞之山任負車登焉,何則?陵遲故...[繼續(xù)閱讀]
明朝以前,古中國文獻中有關螺旋之發(fā)明與應用的記載,幾乎付之闕如①②。1.《抱樸子·內篇》③用棗心木為飛車,以牛革結環(huán)劍以引其機……上升四十里……這是利用螺旋原理于一種名為飛車的飛行器的敘述,近人王振鐸曾加以考證復...[繼續(xù)閱讀]
桔槔與權衡皆是杠桿原理的利用①②,以下分別說明之。桔槔桔槔是古中國有關杠桿的一種應用,相傳是公元前1700年左右,商朝宰相伊尹所發(fā)明,用以灌溉或揚水。桔槔是利用杠桿原理汲取淺水的工具;在井邊的大樹上或者在地上立架子...[繼續(xù)閱讀]
古中國人們很早就知道使用滑輪①②,古籍上有關利用滑輪原理之發(fā)明的重要記載有:1.《物原》③史佚始作轆轤。史佚是周朝(前1046—前256)初年的史官,如果這一記載是可靠的,那么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人們就發(fā)明了轆轤。2.《農書》由...[繼續(xù)閱讀]
連桿機構由連桿組成,主要功能為運動形態(tài)與方向的轉換、運動狀態(tài)的對應、剛體位置的導引及運動路徑的產生①。古中國使用連桿與連桿機構的歷史相當久遠,但在文獻與文物上,均無法查得確切的年代。此外,在古文獻中很少見“連...[繼續(xù)閱讀]
簡單的凸輪機構由凸輪、從動件、機架三部分組成。凸輪是一種不規(guī)則的機件,一般為等轉速的輸入件,可經由直接接觸傳遞運動到從動件,使其產生預定的運動。凸輪(KA)分別以凸輪接頭(JA)與旋轉接頭(JR)和從動件(KAf)與機架(KF)相鄰接...[繼續(xù)閱讀]
齒輪是機器的一部分,兩個齒輪成雙運轉,用來將運動與力量從一軸傳遞到另一軸,且借由連續(xù)嚙合的輪齒直接接觸來達到等轉速比的傳遞。齒輪系由兩個以上的齒輪適當組合,用于將一軸上的運動與動力傳遞至另一軸。圖3.16(a)所示為具...[繼續(xù)閱讀]
當主動軸與從動軸之間的距離過遠,不宜以連桿、凸輪或齒輪等機構連接傳動時,可使用撓性連接件如皮帶、繩索、鏈條連接傳動。這種借由撓性連接件的張力,用于起重或傳輸兩軸間運動或動力的裝置,稱為撓性傳動機構。基本上,撓性...[繼續(xù)閱讀]
將金屬制成的小剛性桿,以銷接或鉤接方式連接而形成的撓性連接件,稱為鏈條,其傳動時須與鏈輪配合,此種組合謂之鏈條傳動。當兩軸間的距離較遠,采用齒輪傳動不經濟,使用皮帶傳動又嫌短時,鏈條常被用來傳遞確切的速度比。鏈條...[繼續(xù)閱讀]
有關失傳古機械的研究,最困難的工作為復原出原始設計。過去多年來,雖然有學者專家基于史料研究或利用現(xiàn)代科技復原出一些失傳的古機械,但是由于文獻資料的不完整、實物的不流傳,對于無法考證確認部分的復原,主要是基于個人...[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