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參照中國臺灣地區(qū)學者們全面介紹、評介、引述的基礎上,我們的論述融入了筆者親自調查研究所得,由此而做了一個比較全面的漢語音韻學成果文獻盤點。其資料來源,除了根據臺灣漢學研究中心出版的《〈漢學研究通訊〉期刊學...[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在參照中國臺灣地區(qū)學者們全面介紹、評介、引述的基礎上,我們的論述融入了筆者親自調查研究所得,由此而做了一個比較全面的漢語音韻學成果文獻盤點。其資料來源,除了根據臺灣漢學研究中心出版的《〈漢學研究通訊〉期刊學...[繼續(xù)閱讀]
該書是我國臺灣地區(qū)大學漢語音韻學教學最為重要的教科書之一,影響力極大。該書原名《中國語音史》,1954年出版;后更名為《漢語音韻學》,1968年出版。這里以1985年9月版為依據。其體例為:趙元任先生序、《漢語音韻學》原序。第...[繼續(xù)閱讀]
該書也是我國臺灣地區(qū)漢語音韻學教學最為重要的教科書之一,對幾代學者的漢語音韻學學術道路影響非常大。根據1961年8月臺灣世界書局重版“后記”,本書1937年7月由上海中華書局發(fā)行,1946年8月再版。1956年新興書局初版。其體例為...[繼續(xù)閱讀]
該書是作者在臺灣政治大學與新加坡南洋大學任教時為學生講授漢語音韻學課的講義,傳播甚廣。它發(fā)表于1971年,即所謂的“蘭臺版”;后來又幾經修訂而基本定型。這里以臺灣學生書局1995年版為依據說明(按,為了便于理解,這里對原“...[繼續(xù)閱讀]
該書以體系完整而科學著稱,海內外多所大學將其作為指定教科書。體例為:第一章,緒論。第一節(jié),中國聲韻學之名義;第二節(jié),中國聲韻之分期;第三節(jié),聲韻學之功用。第二章,聲。第一節(jié),聲之名稱;第二節(jié),三十六字母;第三節(jié),清濁;第四...[繼續(xù)閱讀]
該書是臺灣各個大學漢語音韻學課程使用最為廣泛的教科書之一,影響力很大。這里以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版為依據說明。其體例為:第一講,緒論;第二講,語音學的基本知識;第三講,國語的音韻;第四講,我國的語言和方言;第五講...[繼續(xù)閱讀]
該書相對于上述漢語音韻學課本來說雖然后出,但已經積累了四十多年教學之功力,是體系最為成熟的漢語音韻學教科書之一。這里以文史哲出版社2007年版為依據說明。其體例為:上冊:自序。第一編,緒論。第一章,聲韻之名稱;第二章...[繼續(xù)閱讀]
《音韻學講義》是根據丁邦新2004年在北京大學的講座整理而成的。第一講,研究漢語音韻學的資料和方法,內容為:開場白、研究漢語音韻學的資料和方法。第二講,《切韻》的性質,內容為:細讀《切韻序》的啟示、《切韻》的文白和“...[繼續(xù)閱讀]
除上述幾種著作外,尚有徐敬修《音韻常識》(五洲出版社1965),黎明光譯《滋生音韻學》(文鶴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年月不詳),鄒太華《韻學隅照》(合洽出版社1966),王文濤《實用聲韻學》(臺灣商務印書館1971),宋金印《聲韻學通論》(臺灣...[繼續(xù)閱讀]
臺灣學者十分重視漢語音韻學教學理論與方法的探討,形成了獨特的教學理論體系,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比如:(一)陳新雄《聲韻學的功效》(2007)陳新雄認為,從教學角度來看,引導學生明確學習漢語音韻學后所收到的功效十分重要:掌...[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