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拆析開來,有三個元素:風、俗、習慣。簡單地說,民族群體的習慣,是為適應特定的地理、歷史、宗教、政治環(huán)境的最佳選擇?!傲晳T”被認同、凝固成了“風俗”(即經歷了“風”化、規(guī)范化的過程),這時它在一個民族內就具有了...[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民俗拆析開來,有三個元素:風、俗、習慣。簡單地說,民族群體的習慣,是為適應特定的地理、歷史、宗教、政治環(huán)境的最佳選擇?!傲晳T”被認同、凝固成了“風俗”(即經歷了“風”化、規(guī)范化的過程),這時它在一個民族內就具有了...[繼續(xù)閱讀]
韓國人趙治勛在《韓國民俗學概說》一書中對民俗作了這樣的分類:一是口頭傳承類,包括神話、傳說、民諺、童話、笑話、民謠、牧歌、諺語、方言、隱語、民俗劇的臺詞等;二是信仰傳承類,包括禮曹、占卜、禁忌、主簿、自然崇拜...[繼續(xù)閱讀]
前面指出了風俗習慣的形成與宗教信仰的淵源最深,絕大多數風俗習慣直接發(fā)端于宗教信仰,相沿至今而成為民族風俗習慣。前面所列舉的那些風俗習慣(包括各種禁忌),都是由宗教信仰直接形成的。民族風俗習慣的產生,不僅受物質條...[繼續(xù)閱讀]
民族棲息地的自然環(huán)境、自然條件(含氣候條件)與民族風俗習慣的形成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民族,它首先是具有一定地域關系的共同體,沒有空間的民族實體是不存在的,特別是民族形成的初始。生活在這一地域范圍的民族,其物質和...[繼續(xù)閱讀]
民族風俗習慣的形成,與民族經濟生活,包括經濟條件、經濟特點、生產發(fā)展水平密切相關,它是民族風俗習慣形成的物質基礎。有什么樣的經濟基礎,就會產生與之相適應的風俗習慣。處在自然經濟條件下的民族地區(qū),從農業(yè)中分離出來...[繼續(xù)閱讀]
民族風俗習慣的形成,與民族的歷史遭遇、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及社會斗爭有密切關系。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不管哪個民族,都遭受過自然災害、戰(zhàn)爭災難和民族壓迫的苦難。這些重大事件,給民族留下了深刻的記憶,甚至成為民族的心...[繼續(xù)閱讀]
民族風俗習慣的形成,與民族的心理情感、文化藝術等有密切聯系。文化變遷的主要原因是禁忌產生。而被禁忌的事物,在民族心理上,又往往是神圣或攸關吉兇的事物。在生活中提到這些被禁忌的事物名稱時,必然會產生崇拜或恐懼的...[繼續(xù)閱讀]
民族風俗形成的淵源既然是本民族宗教信仰、民族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經濟生活、歷史傳統(tǒng)、文學藝術、民族心理等方面的物質生活、文化生活和思想觀念的反映,這就決定了它是構成這個民族特征的基本內涵之一,是該民族“民族性”...[繼續(xù)閱讀]
民族風俗習慣這個概念本身,就表明了它的群眾性。沒有群眾性,根本就不能成風俗,更不能成為民族群認同的習慣。民族風俗習慣本來就是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自然形成和逐漸演變而成的。它被民族成員高度認同,才能...[繼續(xù)閱讀]
民族風俗習慣形成的過程離不開傳承,形成后要延續(xù)下去,更離不開傳承,只有具有傳承價值的風俗習慣,才會歷時久遠,影響范圍廣泛,形式和內容上才會連續(xù)和相對穩(wěn)定。傳承,也是文化的積淀方式。像前面各節(jié)所列舉的風俗習慣,尤其是...[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