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 Siberian toad,Piebald toad【別名】 癩蛤蟆?!捐b別特征】 成體長50~70 mm。頭長小于頭寬; 鼓膜顯著,耳后腺發(fā)達。吻棱明顯,前肢粗短; 指細短,指長順序為3、1、2、4,第4指甚短,約為第1指的1/2。前指間無蹼。后肢短,僅為體長的...[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英文名】 Siberian toad,Piebald toad【別名】 癩蛤蟆?!捐b別特征】 成體長50~70 mm。頭長小于頭寬; 鼓膜顯著,耳后腺發(fā)達。吻棱明顯,前肢粗短; 指細短,指長順序為3、1、2、4,第4指甚短,約為第1指的1/2。前指間無蹼。后肢短,僅為體長的...[繼續(xù)閱讀]
(圖2-1-1)【英文名】 Chinese brown frog圖2-1-1 中國林蛙(仿 費梁)【別名】 林蛙、哈士蟆、石蛤蟆?!捐b別特征】 成休長約50 mm。鼓膜明顯,有黑色三角斑。體背褐色,腹部黃白色,四肢具褐色橫紋。皮膚粗糙,背部及體側(cè)有大小疣粒,排列不規(guī)...[繼續(xù)閱讀]
【英文名】 Steppe toad-headed agama【別名】 榆林沙蜥、沙坡坡、麻蛇子?!捐b別特征】 頭體長30~60 mm,尾長50~80 mm。體背沙黃色,有對稱排列的暗斑或雜亂色紋,眼眶間有2對橫紋。體扁平,頭寬,額鱗和頂鱗較大,上睫緣鱗的游離緣平齊,下...[繼續(xù)閱讀]
【英文名】 Deserttoad-headed agama【別名】 沙和尚。【鑒別特征】 頭體長42~60 mm,尾長50~80 mm。體背沙黃色,有棕褐色橫紋。背鱗和腹鱗有強棱。頦、胸和腹常有黑點所成的斑塊。無腋斑?!緛喎N分化】 單型種。【生態(tài)特征】 生活于保...[繼續(xù)閱讀]
【英文名】 Color changeable toad-headed agama【別名】 沙坡坡?!捐b別特征】 成體長90~130 mm。背部斑紋及色澤變異極大,無突起的鱗叢或棱鱗,四肢及胸鱗上有不明顯的弱棱。有腋斑。圖2-2-1 變色沙蜥(仿 旭日干)【亞種分化】 單型種?!?..[繼續(xù)閱讀]
【英文名】 Mongolian Racerunner【別名】 麻蛇子、蝎虎子、四腳蛇。【鑒別特征】 頭體長約40~56 mm,尾長約55~76 mm。背部具有眼斑,斑心黃色,周圍棕黑色。頭背具對稱大鱗; 額鱗成盾形; 頂鱗略成方形; 頰鱗2枚,前小后大;眶上鱗2枚。頸、...[繼續(xù)閱讀]
【英文名】 Multiocellated racerunner【別名】 麻蛇子、四腳蛇?!捐b別特征】 頭體長44~77 mm,尾長55~110 mm。體背具深色點斑或網(wǎng)紋略呈縱行,體側(cè)和四肢背面具鑲以黑邊的白色、藍綠呈黃綠色眼斑,從肩部向后至尾基部兩側(cè)的縱行眼斑尤...[繼續(xù)閱讀]
【英文名】 Gobi racerunner【別名】 麻蛇子、四腳蛇?!捐b別特征】 頭體長75~95 mm,尾長90~125 mm。體背為黃褐色,有藍黑色蟲紋狀斑。四肢背面有黑色橫紋,腹面淺色。尾為頭體長的1~1.5倍。頦片與領圍之間1縱列鱗32~40枚,體背為圓粒...[繼續(xù)閱讀]
【英文名】 Dwarf sand boa【別名】 上公、兩頭齊。【鑒別特征】 小型蛇類,體長450~550 mm。體背以黃色為底色,并具有不規(guī)則大斑紋,腹部則呈土黃色,有黑色斑點。體似棒狀,尾鈍圓,頭尾幾乎等粗,眼背位。頭頸區(qū)分不明顯。頭部鱗片除...[繼續(xù)閱讀]
【英文名】 Tiger grooved-neck keel-back【別名】 野雞脖子、虎斑游蛇。【鑒別特征】 成體頭體長800~1 000 mm,尾長120~150 mm。頭、體背綠色,體前端有粗大的黑色與橘紅色相間的斑塊,枕部兩側(cè)有粗大的黑色“八”字形斑,頸槽明顯。軀干部...[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