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栻,生卒年未詳,其生平事跡亦未見文獻記載。其友人陳景鐘在《小爾雅廣注序》中稱“吾友右張莫子”,據(jù)楊琳考證,“右張”蓋為其號[1]。在《小爾雅廣注》每卷之前,標有“錢塘莫栻”,其籍貫當為浙江錢塘(今屬杭州市余杭區(qū))人...[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莫栻,生卒年未詳,其生平事跡亦未見文獻記載。其友人陳景鐘在《小爾雅廣注序》中稱“吾友右張莫子”,據(jù)楊琳考證,“右張”蓋為其號[1]。在《小爾雅廣注》每卷之前,標有“錢塘莫栻”,其籍貫當為浙江錢塘(今屬杭州市余杭區(qū))人...[繼續(xù)閱讀]
戴震也是清代較早對《小爾雅》進行研究的學者,其內(nèi)容主要集中在《書〈小爾雅〉后》一文中。此文收于《戴震集》,亦收于《戴震全書·東原文集》。本節(jié)引文據(j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戴震集》。《小爾雅》一書,最早見于《漢...[繼續(xù)閱讀]
王煦(1758—?),字汾泉,號定桐,浙江上虞(今浙江省上虞區(qū))人。乾隆四十四年(1779)舉人,官通渭知縣,精通文字訓詁之學,著有《說文五翼》《國語釋文》《文選七箋》《詩古音》等。在雅學研究方面最重要的著作為《小爾雅疏》。《小爾...[繼續(xù)閱讀]
宋翔鳳(1770—1860),字虞庭,一字于庭,江蘇長洲(今江蘇省吳縣)人。嘉慶五年(1800)舉人,曾任湖南新寧、耒陽縣知縣。宋翔鳳精通名物訓詁,是清代常州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周易考異》《論語鄭注》《論語說義》《爾雅釋服》《過...[繼續(xù)閱讀]
(一)因聲求義,以聲音通訓詁胡世琦在疏證《小爾雅》時,能夠突破漢字字形的限制,以古音求古義,以聲音通訓詁,破除通假,廣泛系聯(lián)同源詞,注意到詞與詞之間的聯(lián)系,在《義證》中“聲近義通、聲近義同、一聲之轉(zhuǎn)”等說法俯拾皆是...[繼續(xù)閱讀]
雖然胡世琦《小爾雅義證》在各個方面都有超出同代其他研治《小爾雅》論著的地方,他也盡可能廣泛吸取同時代其他學者的研究成果,但對于當時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疏證《小爾雅》著作,如莫栻的《小爾雅廣注》、王煦的《小爾雅疏》、宋...[繼續(xù)閱讀]
(一)校正文字,恢復(fù)原貌《小爾雅》由于流傳久遠,前人注解早已亡佚,輾轉(zhuǎn)傳抄,訛誤難免,因此必須先進行校勘整理,恢復(fù)原貌,才能加以疏證。胡承珙對《小爾雅》的校勘工作十分重視,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意見。如《廣詁》“賾,深也”...[繼續(xù)閱讀]
胡氏《小爾雅義證》雖然是清代注疏《小爾雅》的翹楚之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引證說義勉強。如《廣詁》“幾,法也”,《義證》引《法言·先知》注“幾,要也”,隨引《周禮·宰夫》“掌管法以治要”,證“...[繼續(xù)閱讀]
胡承珙和胡世琦同鄉(xiāng)同族,同時為《小爾雅》疏證,但各不相謀,二書各有特色。但因二人治學方法相同,所用材料也大致相仿,因此很多觀點和結(jié)論也基本相同,如前列舉??狈矫婢陀泻芏嘟Y(jié)論是不謀而合,而在疏證時很多詞條的內(nèi)容也是...[繼續(xù)閱讀]
對于《小爾雅疏證》的內(nèi)容,葛其仁在《自序》中也作了說明:“是編篇次雖約而義據(jù)宏深,傳授近古而名物條貫,則亦小學不可少之書,而通經(jīng)之士必于焉取證者。不揆梼昧,為之博采傳注,旁及群籍,審其義趣,明其指歸?;蛴形村?姑從闕...[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