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納與西蒙編制的世界上第一個智力量表。第一個版本1905年完成,包括30個小測驗,可以測量智力的多方面表現,并初具年齡量表觀念。第二個版本1908年完成,測驗項目增至59個,且按年齡分組,并以智力年齡計量智力水平。第三個版本于...[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比納與西蒙編制的世界上第一個智力量表。第一個版本1905年完成,包括30個小測驗,可以測量智力的多方面表現,并初具年齡量表觀念。第二個版本1908年完成,測驗項目增至59個,且按年齡分組,并以智力年齡計量智力水平。第三個版本于...[繼續(xù)閱讀]
在心理實驗中,實驗者不讓主試與被試了解實驗目的與實驗設計思想的實驗設計方法。這種方法主要是防止主試對被試無意的暗示作用。因為一旦主試了解實驗目的及實驗設計思想,就會不知不覺地在實驗過程中對被試的反應流露出滿...[繼續(xù)閱讀]
即伊特。精神分析學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的用語。弗洛伊德在后期的理論中指出,人的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個相互作用的系統(tǒng)組成。本我是最原始的、與生俱來的、無意識的結構部分。它由先天的本能、基本欲望所組成,是同肉...[繼續(xù)閱讀]
麥獨孤提出的一種以本能概念為基礎構筑整個社會心理學體系的理論。麥獨孤認為策動和維持行為的動力是遺傳的本能。他在1908年的《社會心理學導論》一書中,創(chuàng)建了一套以遺傳本能和相應的情緒以及后天所形成的情操為基礎的人...[繼續(xù)閱讀]
歐美現代心理學流派之一。英國心理學家麥獨孤是主要代表者。該流派認為人類和動物行為是由內在目的驅策的。所謂“目的”,指有機體固有的、以原始情緒為核心的基本動力,并稱之為“本能”。該流派還認為,人們對外界條件的...[繼續(xù)閱讀]
又稱為16PF調查表。美國心理學家卡特爾認為,人格是個體與環(huán)境之間所有行為的主要因素,因此,通過對個體人格特質的測定就可以預測行為??ㄌ貭柪^承和發(fā)展了奧爾波特的特質理論,提出了人格特質中的表面特質和根源特質。他認為...[繼續(xù)閱讀]
是研究環(huán)境因素和個體行為之間相互作用的一門學科。具體地說,是研究個體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和個人心理變化發(fā)展的相互關系和相互作用的學科。人們心理活動的正常與否,取決于人們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繼續(xù)閱讀]
指一個人的外在行為。人的行為有內隱和外顯兩類。一般來說,外顯行為是指一個人的活動、動作,如寫字、說話、操作等。參見“內隱行為”。...[繼續(xù)閱讀]
德國心理學家,實驗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構造主義心理學的先驅。1832年8月16日生于德國曼海姆北郊內卡勞。從1851年起,升入蒂賓根、海德堡、柏林等大學專攻醫(yī)學。1856年獲醫(yī)學博士學位。1857年任海德堡大學生理學講師。1853年被赫爾姆霍...[繼續(xù)閱讀]
一種利用投射技術編制而成的性格測驗,由默里與莫爾根于1935年編訂而成,共有30張黑白圖片和一張空白卡。實驗時,從中抽選19張黑白圖片和一張空白卡,要求被試充分發(fā)揮想象力為圖片編故事,說明圖片的來因去由及奇特而生動的情節(jié)...[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