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RS時間為自心室開始激動至心室完全激動所經過的時間,一般為0.06~0.08s,不超過0.10s,偶在健康者可至0.11~0.12s。5歲以下的小兒為0.04~0.08s,5~14歲為0.05~0.09s。Q波的正常寬度在0.04s以內,深度不超過同一導聯(lián)中R的1/4。QRS波的波幅和(即...[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QRS時間為自心室開始激動至心室完全激動所經過的時間,一般為0.06~0.08s,不超過0.10s,偶在健康者可至0.11~0.12s。5歲以下的小兒為0.04~0.08s,5~14歲為0.05~0.09s。Q波的正常寬度在0.04s以內,深度不超過同一導聯(lián)中R的1/4。QRS波的波幅和(即...[繼續(xù)閱讀]
J點為QRS波與S-T段的交接點,該點正常在基線上。...[繼續(xù)閱讀]
S-T段為心室除極完全后,心室早期復極過程的電位變化,是從QRS波的終點至T波開始的一段電平衡現(xiàn)象,一般在電平線(基線)上,但也可受心房復極波的影響,向上或向下稍有偏移。但一般向上偏移(抬高)不超過1mm(V1、V3導聯(lián)中可抬高3.3mm),向...[繼續(xù)閱讀]
T波為心室的晚期復極波,一般反映心室復極過程的電位變化。其波的方向與QRS波的主波方向一致,但在V1導聯(lián)中可不一致。正常在QRS波主波方向向上的導聯(lián)中,T波的高度應大于R/10(胸導聯(lián)中應>R/8),否則為T波的低電壓。T波的寬度一般為...[繼續(xù)閱讀]
Q-T間期為自Q波開始至T波終止的時間。代表心室由開始激動狀態(tài)至完全恢復靜息狀態(tài)的時間,與心室的收縮時間大致相當,因此,Q-T間期亦稱為“心室的電收縮時間”,與心跳的快慢有關,快時短、慢時長。我國人平均Q-T間期為0.36s。一般...[繼續(xù)閱讀]
U波為心動周期中最后一個小波,其意義尚不十分清楚。在T波后0.02~0.04s出現(xiàn),寬約0.20s,其方向一般與T波一致,高不超過0.5mm,多見于Ⅰ、Ⅱ導聯(lián)及胸導聯(lián)中,有時低平不能看出。U波可能為心室間隔部分的復極作用。因心室間隔之兩側為心...[繼續(xù)閱讀]
1.P波為心房的除極波,其空間的平均向量為向左、下、前。高度為0.20~2.5mm,寬0.04~0.11s。在各導聯(lián)中除在aVR倒置外,其他均向上,但在aVL、Ⅲ及V1、V2導聯(lián)中可向上、雙相或倒置。2.P-R間期為自心房激動開始至心室開始激動之間的房室傳...[繼續(xù)閱讀]
心室在除極過程中的任何一瞬間,均有無數(shù)電動力向周圍傳布,其平均向量亦即最大的向量(即向量環(huán)的最遠點)在額面上與Ⅰ導聯(lián)所成的角度“α”即為額面上QRS的平均電軸。正常為指向左下,即居0°~+90°之間(圖6-1)。圖6-1額面上的QR...[繼續(xù)閱讀]
一般用艾氏三角法。以往主張采?、瘛ⅱ髮?lián)的QRS波的面積(mm·s)來計算額面的平均電軸(心電軸)。如計算Ⅰ導聯(lián)中QRS波的面積,即以向上的R波(或R與R′波)的面積(為正)減去向下的Q與S波的面積(為負)作為測定的面積;同樣計算出Ⅲ導聯(lián)...[繼續(xù)閱讀]
根據(jù)以上用雙極肢導聯(lián)QRS波測定的方法,可以用“目測法”從雙極肢導聯(lián)中QRS波的波型來確定心電軸的變化(圖6-5,圖6-6)。圖6-5心電軸偏移與雙極肢導聯(lián)QRS波波型的關系(目測法)1.心電軸正常QRS波在Ⅰ導聯(lián)中主要波的波向為向上或雙相...[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