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墻為西安城的主體建筑,它是在隋唐長安皇城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的。隋唐長安皇城筑于隋初開皇二年(582年)六月至開皇三年(583年)三月,是隋初營建新都大興城時與宮城同時最先構筑的重點工程?;食撬追Q子城,是長安外郭城中的...[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西安城墻為西安城的主體建筑,它是在隋唐長安皇城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的。隋唐長安皇城筑于隋初開皇二年(582年)六月至開皇三年(583年)三月,是隋初營建新都大興城時與宮城同時最先構筑的重點工程?;食撬追Q子城,是長安外郭城中的...[繼續(xù)閱讀]
西安城的墻體結構具有以下明顯的特點:1.西安城墻是在隋唐長安皇城的基礎上拓展重建而成的,而原皇城作為隋唐國都的重點城防工程,高三丈五尺(約合10.3米),墻基厚達18米,構筑得十分堅固。因此,明初西安城在此城基上重建,基礎規(guī)制...[繼續(xù)閱讀]
漢長安城墻漢長安城門鐘樓歷史照片鼓樓歷史照片西安文廟歷史照片小雁塔歷史照片大雁塔歷史照片...[繼續(xù)閱讀]
敵臺亦稱墩臺、墻臺、馬面,為城墻向外凸出墻體部分用以三面防敵的建筑,是在環(huán)城全線防御的基礎上構筑的重點防御設施。城墻馬面與敵樓敵臺城墻與敵臺宋人陳規(guī)的《守城錄·守城機要》載:“馬面,舊制六十步立一座,跳出城外...[繼續(xù)閱讀]
敵樓是古代建筑在城墻敵臺上的城樓。明西安城墻共有九十八座向外凸出的敵臺,每座敵臺上皆建一座敵樓,共有敵樓九十八座。明代所建的敵樓,均為歇山式重檐二層樓式建筑。敵樓用以駐守士兵,為城墻防御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平...[繼續(xù)閱讀]
卡房或稱鋪房,是清代西安城墻上取代明代建在敵臺上敵樓的駐兵房。明初在西安城墻九十八座敵臺上所建的敵樓,為歇山頂重檐二層樓。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陜西巡撫畢沅重修西安城墻時,鑒于清代時火器使用增多和明代敵樓建造...[繼續(xù)閱讀]
西安城墻為橫長方形,四城角建有角臺,即城墻四隅轉角處有凸出墻體的實心臺。在西安城墻的四城角中,東南、東北、西北三城角為直城角,外建正方形角臺,其中西北正方形角臺邊長25米,高出墻頂1.9米,凸出墻體11米。東北正方形角臺邊...[繼續(xù)閱讀]
角樓是建在角臺上的閣樓建筑,為城墻防御工程的重要設施。由于角樓如同敵樓一樣,其外壁都向城墻外壁外凸,憑樓眺望,視野開闊,可以清楚地觀察敵情。戰(zhàn)時,駐守角樓的士兵不但城墻西北角的角臺與角樓可以從正面發(fā)射箭鏃火器,而...[繼續(xù)閱讀]
女墻是指建在城墻頂部內外沿上的薄型擋墻。其與大城相比,極為卑小,故稱女墻。建在城頂內沿的女墻也稱宇墻,建在城頂外沿的女墻也稱垛墻。女墻用于城頂防護和御敵屏障,是古代城墻必備的傳統(tǒng)防御建筑。城墻上的女墻與垛口明...[繼續(xù)閱讀]
垛口為城墻頂部外沿垛墻之間的缺口。明西安城上的垛墻,兩垛之間相距0.6米的缺口,即為垛口,是為瞭望和射擊而設,為城墻的防御工程設施,全城共有垛口5984個。據嘉慶年間的《咸寧縣志》與《長安縣志》載,經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陜...[繼續(xù)閱讀]